姓段的名人-姓名学

来源:乔恩算运网   更新 :2024-09-25 15:39   查看 :6750

杜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名列《百家姓》第218名。 2006年,中国大陆段姓人口排名第8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 分布广泛,尤其在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区。四川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58%。

段徽宗姓氏的一些名人

段徽宗 (公元前83年至公元前9年),字子松,生于天水浜(今甘肃姚水)。 汉元帝时期,受杜灵之命,任西域都护、光禄骑都尉。 返回长安后,历任沛军、雁门等地刺史。此后,从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至弘嘉元年(公元前20年),他第二次出任西域刺史,此后又四次出使乌孙。 元炎四年(公元前9年)卒于乌孙,享年75岁。 段徽宗出使乌孙期间,乌孙内乱频发,代表朝廷镇压叛乱,立下新君,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做出了贡献,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段炯(?----179),字季明,武威古藏人。 西域护法段徽宗的曾孙。 他年轻时就学会了鞠躬,文武双全,起初孝顺,后来当边防十几年。 段邙屡败羌军,交战180次,斩杀近4万人。 汉灵帝时期,升任太尉。 与皇甫珪(字未明)、张焕(字冉明)同为凉州人,合称"凉州三明"。

端午牧辰(此名出自《魏书》,《晋书》指端午午辰),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十六国时期段贤备的首领,被晋朝封为辽西公。 他是前领导人段其珍的儿子。

武宣王,名端野(公元?-401年),原为后梁建康太守,后建北凉,号梁王。在位五年,巨曲孟逊发动兵变。 他被抓获并被杀,他的埋葬地点不详。

段之玄(598-642),包国庄公,蕲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代名将。 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高祖起兵,被封为右都督府军师。 后在潼关击败隋将屈图同,被封为乐游郡骠骑将军、临淄郡公。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 太宗即位后,迁左校尉将军,封范公。 贞观十一年(637年),封保国公。 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将军。 贞观十四年(640年),进任贾镇军将军。 贞观十六年(642年)赫迭充,进赠辅国将军、扬州刺史。

段成式(803---863),字克古。 晚唐邹平人,唐代著名奇幻小说家。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左右,卒于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 被封为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 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

段文昌,蕲州临淄人,世居荆州。 (旧唐书中,西河人。本新唐书中)生于唐代宗大理八年,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年六十三岁。

段四平(893-944),大理西美(今西州)人,相传剑川永攀人,大理国的创建者。 其家族世代为南诏军将。 他的父亲是段宝龙。 四平因军功被提升为大邑宁通海节度使。 杨千祯篡夺了赵善政的地位。千祯的弟弟杨超指责四平为皇帝,千祯追杀四平。 良政大臣寿高方与段四平交好,派人议事提请。四平的弟弟思良、军师董家洛前来保护。 四平借东边三十七黑瓯部落的兵力攻打杨千真。 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建文德。 斯蒂拉在大理。 天福三年,董嘉洛被封为宰相,高放被封为越侯,死后追谥圣文武帝,庙号太祖。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 名端安,别号菊庄。 祖籍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早年与弟弟结为好友,被誉为才子。赵冰在文中为他取名"二苗",在大书里为他取名"双飞"居里。 唐哀宗统治时期,他和弟弟段成吉相继成为进士,但他们无从做官,只能过山村生活。 金去世后,避难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当时的人们称赞他为"文人人物"。 蒙古汗国时期,他喜欢与朋友驾车游山玩水,结社作诗,自得其乐。 元宪宗在位第四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注释家、经学家。字若英,号茅堂。晚年又号雁北居士、长塘湖居士、吴老桥。 ,祖籍江苏金坛,祖父龚自珍。 乾隆年间,历任贵州玉屏县令、四川巫山县令,因病归国,定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 曾师从戴震,学习文字训诂学和音韵学。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其锐,又名智权,后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安徽军阀领袖,曾帮助袁世凯实践北洋军独霸政坛十五年。——袁世凯死后,一手主宰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被誉为"民国三创"。后因宠信徐树正,迷信军事统一,被直系军阀击败,被迫下台。 他通过与张作霖、孙中山的三角联盟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权而被重新封建。他一生挺拔,性格迷人,被称为"六昧宰相"。他也是中国现代军队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曾任中国第一所现代军事学校保定军校校长。

段姓男性名人:

段国云、段黄伟、段俊豪。 、段金川、段轩、段旭、段德仁、段博文、段一红、段伟伦等

段姓女名人:

段修、段伟、段红、段林菊、段黎阳、段世平、段倩如、段林希、段文凯等。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 END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子车氏宗祠对联和主要迁徙位置-姓名学

子车这个姓氏是十分古老的,这个是复姓,它是出自于古代东周秦国,已经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了。它是被我们知道的,但是我们知道但是我们并不了解,所以接下来就由我们的{XFM_SITENAME}算命网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子车氏宗祠对联有哪些那么崇宗祭祖之时所用到的对联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美国神婆星座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子车氏宗祠通用对联,一起来看看吧!子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子弟芸芸齐努力;车轮滚滚永向前。——佚名撰子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子车复姓之“子车”二字的嵌字联。学无止境师仲尼;行为端庄效贤人。——佚名撰子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春秋时秦国有大夫子车仲行,此联为以散嵌法镶嵌子车氏名贤子车仲行之“仲行”二字的嵌字联。望子成龙决心大;飞车走壁技艺精。——佚名撰子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燕颔格镶嵌子车复姓之“子车”二字的嵌字联。堪夸三良扶社稷;可惜一葬赴黄泉。——佚名撰子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秦国大夫子车奄息、子车仲行、与子车针虎并称“三良”,他们三人是国家的栋梁。下联典指秦穆公死的时候,决定将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三位贤良杀了殉葬。子车氏的人主要迁徙位置在哪从《左传注》上记载可知,子车氏得姓于春秋时代秦国大夫的一个姓氏,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秦国当时位于甘肃礼县东北、张家川东、陕西宝鸡、凤翔东南一带。据《诗经·秦风·黄鸟》一书上说,秦穆公死,曾以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钳虎三人殉葬,引得国人赋黄鸟之诗以哀悼。《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个复姓,后来已经看不到了,根据学者判断,可能是他们的后世子孙改为车姓或其他姓氏的缘故。子车姓望居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

姓崔的名人-姓名学

崔姓,是中国、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大姓;《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中国大陆人口中排名第54(2007年统计资料)。历史上部分姓崔的名人崔骃(?-公元92年),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3岁便精通《诗》、《易》、《春秋》。又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章帝时,他写了《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视。窦太后当政时,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窦宪横暴骄恣,他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便让他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归家园。代表作品:《四巡颂》、《安封侯诗》、《三言诗》等。崔瑗是汉代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十分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崔寔(约103年~约170)东汉后期政论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职,并曾参与撰述本朝史书《东观汉记》。崔宏(?~418年),字玄伯,晋十六国时期,清河人。出身关东名门士族。少号冀州神童。初仕前秦苻坚,坚亡,为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继仕后燕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北魏道武帝访得之,任黄门侍郎,与张衮执掌机要,草创典章。398、议改国号为魏,为道武帝采纳。迁吏部尚书,总裁律令、朝仪、官制。通制36曹,权倾一时。明元帝即位,奉诏与穆观查处不法官吏,又与长孙嵩疏决刑狱。神瑞初年(414—),建议明元帝起用寿光侯建,讨平并州羯胡。拜为天部大人,封白马公。崔灵恩,南北朝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先在北仕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归国。高祖以其儒术,擢拜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灵恩聚徒讲授,听者常数百人。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京师旧儒咸称重之,助教孔佥尤好其学。灵恩先习《左传》服解,不为江东所行;及改说杜义,每文句常申服以难杜,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崔鸿(478—525年),字彦鸾,清河(今山东临清市东)人、祖上曾徙居青州之时水(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一带)、东清河鄃(今山东夏津县)和南平原贝丘(今山东平原县恩城)。北魏著名史学家。崔鸿出身于书香世家。鸿“少好读书,博综经史”(《北史》本传,下引同)仕魏,历官尚书兵部郎中,司徒长史,孝明帝时诏以本官缉修国史。孝昌初年(525年),拜给事黄门侍郎,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卒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崔融,男,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李显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崔白(约1004—1088年),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州(今安徽凤阳)人。这位画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个民间画工,生活颠沛流离,后来有很多人都为他的不得赏识打抱不平。像米芾在他的《画史》中说,在嘉年间(1056—1063年),公卿贵族们的收藏竞相一味求古,多是阎立本、韩氵晃一类画家的赝品,而对于像崔白这么优秀的当代画家的画作,他们却熟视无睹。崔子忠,1644年逝世,明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北海,青蚓(一作青引),生员,曾游董其昌之门,李自成克北京后,绝食死。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府魏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举人。历任上杭罗源知县等。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著作由门人陈履和汇刻为《东壁遗书》,内以《考信录》三十二卷最令学者注目。他发愤自励,专心撰写《考信录》。嘉庆十九年(1814年),该书完稿。翌年,崔述不顾年老多疾,自己修订了全集88卷总目。9月22日,又将自己的书装为九函,并留下遗嘱。二十一年二月,崔述去世,享年77岁。姓崔的男明星: 崔元英、崔必立、崔民龙、崔永元、崔始源、崔胜贤、崔嵬、崔健、崔振赫等等。姓崔的女明星:崔贞允、崔宋贤、崔恩瑞、崔子格、崔智友、崔雪莉、崔雅拉等等。

姓段的名人-姓名学

段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国大陆段姓人口排名第81、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四川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58%。历史上部分姓段的名人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夭水)人。汉元帝时以杜陵令出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回长安后作过沛郡、雁门等地的太守;后于阳朔三年(前22)至鸿嘉元年(前20),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此后又四度出使乌孙并于元延四年(前9)在乌孙死于任上,享年75岁。段会宗出使乌孙期间,当乌孙多次内乱之际,代表朝廷敉平叛乱,册立新君,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贡献,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段颎(?----179)字纪明,武威姑臧人。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少时习弓,有文武智略,初举孝廉,后戌边十余年。段颎屡破羌军,先后交战180次,斩杀近4万人。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皆籍隶凉州,合称“凉州三明”。段务目尘(此名系根据《魏书》所载,《晋书》则作段务勿尘),生卒年不详,中国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的首领,受晋朝册封为辽西公。是前任首领段乞珍之子。武宣王,名段业(公元?—401年),原为后凉建康太守,后建北凉,称凉王,在位5年,沮渠蒙逊发动兵变将他俘杀,葬处不明。褒国壮肃公段志玄(598-642),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代名将。大业十三年(617年),随高祖起兵,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后在潼关击败隋将屈突通,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封临淄郡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太宗即位后,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邹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文昌,唐(公元七七三年至八三五年)字墨卿,一字景初,其先位齐州临淄人,世居荆州。(旧唐书作西河人。此从新唐书)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年六十三岁。段思平(893—944年),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其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为段宝龙。思平因为累积军功而升任为大义宁通海节度使。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干贞之弟杨诏谮思平有帝王之相,干贞于是追杀思平。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友好,派人接思平,思平之弟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讨伐杨干贞。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建元文德。仍都大理。天福三年封董迦罗为相国,封高方为岳侯,死后谥号神圣文武帝,庙号太祖。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龚自珍外公。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他帮助袁世凯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理总理”,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姓段的男明星: 段国云、段黄巍、段钧豪、段锦川、段暄、段旭、段德仁、段博文、段奕宏、段伟伦等等。姓段的女明星:段岫、段蔚、段红、段林菊、段丽阳、段仕萍、段倩茹、段林希、段雯锴等等。

姓龙的名人-姓名学

龙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256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历史上部分姓龙的名人龙伯高(前1年——公元88年),名述,京兆(今西安市)人。是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共同先祖。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历代史志皆有褒扬。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也。少仕州,摄参军。刘守光乱,敏避之沧州,遂客于梁,久不调。敏素善冯道,道为唐庄宗从事,乃潜往依之。监军张承业谓道曰:“闻子有客,可与俱来。”道以敏见承业,承业辟敏监军巡官,使掌奏记。庄宗即位,召拜司门员外郎。敏父咸式,年七十馀,而其祖父年九十馀,皆在邺,敏乃求为兴唐尹,事祖、父以孝闻。丁母忧,去职。赵在礼反,逼敏起视事。龙章,宋代的画家,善画虎兔。著有。《圣宋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龙仁夫(1253—1335),字观复,号麟洲,永新(今属江西)人。博究经史,以道自任。宋亡,负海内重名,举为江浙行者儒学副提举,未赴。曾主持江浙行省贡举。后任陕西儒学提举。晚年寓居黄州。文集不传,诗文与同郡刘岳申、刘诜齐名,而文“尤奇逸流丽”。所作散见于元代文献中。《皇元风雅·前集》卷二选人其诗六首,以《陈平章席上题琵琵亭》最有名,《隐居通议》等书说此诗为讥讽南宋降将吕文焕而作。龙启瑞(1814~1858年),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是清代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也是广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字辑五,号翰臣(一说是字)。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治古文辞宗桐城,工书能篆、籀,善画山水,袁爽秋有题其山水画册七古。花鸟亦佳。但颇自矜重,故流传者少。卒年四十五。龙燮,字理侯,号石楼、改庵,又号雷岸、桂崖,晚号琼花主人,江南望江县(今属安徽)人。据《燮公年谱》记载,龙燮生于明崇祯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640、2、8),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八月十一日(1697、9、25)。康熙中,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左迁大理寺评事。官至中允。燮有诗名,与王士祯、庞皑等唱和。亦工词曲,所作《琼花梦》传奇,《芙蓉城》杂剧,颇称于时。除了剧作两种,尚有《和苏诗》三集,今存有康熙刻本和抄本。为其诗文作序者,皆一时名家,如赵士麟、王士禛、田雯为其作序时,分别是吏、户、刑部侍郎,皆是享誉当时的名公大臣,足见其诗文之为世所重。龙鸣剑(1877-1911),男,汉族,原名骨珊,字顾三(山),别号雪眉,光绪三年四月二日(1877、5、14)生,四川荣县五宝镇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民主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光绪秀才。1907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四川省谘议局议员,组织四川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龙云(1884年—1962年),字志舟,彝族。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姓龙的明星:龙铭恩、龙方、龙俊亨、龙刚、龙雷太、龙应台、龙劭华、龙比意等等。

姓汤的名人-姓名学

汤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2位,按人口计算排名第100位(2007年数据)。历史上部分姓汤的名人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生卒年不详。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汤思退(1117—1164),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人。汤鹏举(1088—1165)字致远,江苏金坛人。由郡学贡京师,试上舍第一登第。历分宁簿,晋陵丞,当涂令。减和买布绢十之六。听讼敏决,姓名状貌,一见辄不忘,咸以为神明。汤正仲,[宋]字叔雅,号闲庵,江西人,后居黄岩(今浙江黄岩)。扬补之(元咎)甥。善画梅、竹、松、石,清雅如传粉之色,水仙、兰亦佳。自来墨梅尖以白黑相形,正仲始出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得舅氏遗法。酝藉敷腴,青出於蓝。汤和,明朝开国元勋,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官封左都督,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迫降方国珍,俘陈友定,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使伯颜帖木儿乞降,战功卓著,是为一代名将。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克宽,邳州(今江苏邳县)人,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是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原已做到副总兵,驻扎金山卫,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由台州北上,流窜各地,汤克宽作战失利,被参革职。王舒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保他为浙西参将。汤应曾:邳州人,外号“汤琵琶”,明朝万历年后的北方著名琵琶演奏家。汤斌(公元1627-1687),清初理学名臣。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出身阀阅旧族,崇祯十四年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等书。一生清正廉明,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二十六年改任工部尚书,被劾,未一月忧惧而死。雍正十年入祀贤良祠,谥“文正”,从祀文庙。汤斌以汉人知识分子身份入仕清朝并大力推行清政府的抑汉文化政策,禁坊间出版物。有学者称其“鬻道于虏,炫宠弋荣”,是“伪道学”,革命家邹容更称其为“驯静奴隶”。康熙帝也说他“不能践其书中之言”。著有《汤子遗书》。汤贻汾(1778—1853)清代官吏、诗人、画家。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以祖荫袭世职,授守备,官至浙江乐清协副将。晚辞官居南京。太平军破南京时,投池自杀。工诗,善画山水、松梅。书画仿董其昌,闲淡超脱,画梅极有神韵,有《琴隐园诗词集》。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汉族,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省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长。与立宪派首领梁启超关系往来密切,民国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姓汤的男明星:汤广仁、汤镇业、汤非、汤剑庭等等。姓汤的女明星:汤加丽、汤嬿、汤灿、汤敏、汤盈盈、汤唯、汤怡等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