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冯的名人-名人大全-姓名学
来源:乔恩算运网 更新 :2024-09-25 17:11 查看 :3766
冯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9位。
历史上部分姓冯的名人
冯亭(?-前260年),战国时期韩国人。继靳黈之后担任韩国的上党郡守。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野王邑。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遣韩阳,通知上党靳黈撤离上党,靳黈不肯,韩桓惠王派冯亭接替他的位置。
冯谖(xuān),战国时齐人,是薛国(今滕州市东南)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冯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君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冯奉世(?—前39年)西汉名将。字子明,原籍上党潞(今山西省潞城东北)人,后移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年三十余乃学《春秋》,习兵法,以卫侯使出使大宛,大败莎车,擢光禄大夫,迁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冯跋(?―430年),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409年―430年在位,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鲜卑化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宝弟慕容熙嗣位后,为政暴虐,冯跋斩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天王。
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京(1021(辛酉年)~1094),男,字当世,宋代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冯碧举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后来祖父因去漠北郊游时看中江夏(当时属鄂州管瞎),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冯国用(1323年-1358年),明朝开国大将。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好读书,通兵法,初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劝朱元璋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渡江后掌亲兵,以战功累擢亲军指挥使,后在攻打浙江绍兴之役中,以暴疾死于军中,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国璋,直系军阀。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
姓冯的女明星:
冯玮君、冯欣慧、冯曦妤、冯琳、冯文娟、冯宝宝、冯媛甄、冯丹滢等等。
姓冯的男明星:
冯铭潮、冯家俊、冯绍峰、冯巩、冯小刚、冯德伦、冯璤、冯喆、冯远征、冯润泉、冯毅夫、冯淬帆、冯勉恒、冯克安、冯小宁等等。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 END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姓褚的名人-名人大全-姓名学
旧百家姓排名第11。历史上部分姓褚的名人西汉经学家褚少孙,沛人,官至博士,鲁诗有褚氏之学。他曾增补过司马迁的《史记》。晋代中尉褚陶,十三岁作赋,见者奇之。有“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的评价。南朝南齐尚书令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宋文帝之婿,为明帝信任,受遗命。南齐时,封为南康郡公,任尚书。武帝时,改授司空、骠骑将军,卒谥文简。唐初大臣、书法家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太宗时,官至中书令。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也称“褚河南”。其书法继二王(羲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碑刻有《雁塔圣教序》等。隋太学博士褚晖,字高明,吴郡人。以三礼学称于江南。大业中征天下儒术之士,集内史省,相次讲论,晖博辩无所屈。有礼疏一百卷传世(按褚晖,随书作褚辉,此从北史)。清代书画家褚逢椿,长洲人。字仙根。善录书,工画。尝为朱酉生写何山归棹图,寥寥数笔,辄动人丘壑间想(见《墨林今话》)。清代乾隆进士褚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人。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工诗及书,通声音字母之学。谙悉回部山川风土。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等。姓褚的女明星:褚颖颖、褚牧音、褚楚、褚以露等等。姓褚的男明星:褚丰铭、褚学军、褚书智、褚大章、褚栓忠等等。
姓陈的名人-名人大全-姓名学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历史上部分陈姓名人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从项羽的叔父项梁欣然领受他的册封,到汉高祖时被追封为隐王,再到太史公破体例以世家记之,都可以看出陈胜所受到的尊重与敬仰。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皇后(前2世纪-前2世纪),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原籍安徽天长。陈皇后的名字在《汉武故事》记载为娇,故后人称其为陈阿娇或陈娇。与汉武帝刘彻青梅竹马,后嫁与刘彻成为大汉朝身份最尊贵的皇后之一。“千金买赋”及“金屋藏娇”等典故都与陈皇后有关。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徙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历史评价,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秦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一生屡献奇计,声东击西救刘邦,施反间计除敌手, 瞒天过海解荥阳之围,计封韩信灭项羽,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机智释樊哙。简诉:陈平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陈登(公元163年-201年),字元龙,东汉下邳淮浦(今江苏省涟水县)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秔稻丰积”。39岁时死。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陈后主(叔宝)(553~604年),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完成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就是大家俗称的唐僧啦~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陈洪绶(1598~1652),醉眼丹青陈洪绶。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陈王廷(1600-1680) 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部任营长。从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1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先后任太岳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1950年2月进驻昆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赴越参加抗法战争。1951年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6月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姓陈的女明星陈德容、陈洁文、陈松龄、陈少霞、陈怡蓉、陈洁仪、陈秀玲、陈乔恩、陈慧琳、陈慧珊、陈慧娴、陈淑桦、陈敏之、陈明真、陈秀雯、陈乔恩、陈好……姓陈的男明星陈冠希、陈志朋、陈志云、陈庆仁、陈庆祥、陈扬杰、陈扬杰、陈旭、陈旺、陈升、陈明章、陈星、陈昭雄、陈昱熙、陈晓东、陈柏全、陈柏宇、陈柏辰、陈楚生、陈荣贵、陈永淘、陈泰翔、陈浩、陈浩峰、陈浩民、陈汉伟、陈焕昌、陈熙、陈爽、陈玉建、陈玮儒、陈百强、陈百潭、陈百祥、陈秦喜、陈颖见、陈立强、陈纪匡、陈耀川、陈兴、陈良泉、陈茂丰、陈艺鹏、陈豪、陈辉阳、陈逸男、陈逸达、陈金祥、陈随意、陈雅森、陈雨霈、陈雷、陈震、陈鸿鹏、陈旭、陈晓东、陈奕迅 、陈小春、陈乃荣、陈仁丰、陈以生、陈俊廷、陈伟、陈伟联、陈伟霆、陈健安、陈杰洲、陈冠宇、陈凯伦、陈加洛、陈势安、陈启泰、陈国安、陈国华、陈均能、陈坤、陈奎元、陈奕&沈建宏、陈奕 陈威全、陈子嘟、陈宁、陈尚实、陈峙民、陈广仁、陈建年、陈彼得、陈德志
姓冯的名人-名人大全-姓名学
冯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9位。历史上部分姓冯的名人冯亭(?-前260年),战国时期韩国人。继靳黈之后担任韩国的上党郡守。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野王邑。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遣韩阳,通知上党靳黈撤离上党,靳黈不肯,韩桓惠王派冯亭接替他的位置。冯谖(xuān),战国时齐人,是薛国(今滕州市东南)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冯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君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冯奉世(?—前39年)西汉名将。字子明,原籍上党潞(今山西省潞城东北)人,后移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年三十余乃学《春秋》,习兵法,以卫侯使出使大宛,大败莎车,擢光禄大夫,迁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冯跋(?―430年),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409年―430年在位,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鲜卑化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宝弟慕容熙嗣位后,为政暴虐,冯跋斩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天王。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冯京(1021(辛酉年)~1094),男,字当世,宋代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冯碧举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后来祖父因去漠北郊游时看中江夏(当时属鄂州管瞎),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冯国用(1323年-1358年),明朝开国大将。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好读书,通兵法,初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劝朱元璋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渡江后掌亲兵,以战功累擢亲军指挥使,后在攻打浙江绍兴之役中,以暴疾死于军中,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国璋,直系军阀。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姓冯的女明星:冯玮君、冯欣慧、冯曦妤、冯琳、冯文娟、冯宝宝、冯媛甄、冯丹滢等等。姓冯的男明星:冯铭潮、冯家俊、冯绍峰、冯巩、冯小刚、冯德伦、冯璤、冯喆、冯远征、冯润泉、冯毅夫、冯淬帆、冯勉恒、冯克安、冯小宁等等。
姓王的名人-名人大全-姓名学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2007年4月)统计分析显示:王姓为现代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历史上部分名人王凤:王政君兄弟,汉成帝时实际统治者,王莽伯父王莽:西汉王朝的终结者,新王朝的建立者,古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王陵:西汉与周勃等齐名的政治家,曾反对吕氏专权王昭君:汉元帝时北嫁匈奴的著名“和番”美女王政君:王莽之姑,汉元帝之妻,在她糊涂的庇荫下王莽夺取了汉朝天下王匡:绿林军首领,推翻王莽统治的主力军王霸:汉光武帝之大将王朗:东汉末年大官僚,三国演义中传说他被诸葛亮骂死王祥:中国著名孝子,魏晋时期名士王览:王祥之弟,琅邪王氏始祖王衍:西晋时清谈政客,清谈误国导致西晋分崩离析王导:东晋王朝建立功臣,扶助司马睿偏安江南,王氏势力之大达到“王与马共天下”的程度;王敦:王导之堂兄,东晋初期军阀,反叛朝廷窘迫而死王羲之: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王献之:王羲之子,著名书法家王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王翦:秦代名将,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王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宇少伯。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王肃:字子雍,是三国时期影响较大的经学家,曹操征召为谏议大夫。王琼:明代名臣姓王的女明星王冰洋、王恩琦、王菲、王菲菲、王光源、王佳伟(天声才女)、王晶、王婧、王靖如、王菀之、王雯、王汶玲、王晓楠、王晓晓、王心凌、王心雅、王欣如、王欣婷、王馨平、王秀琳、王雪、王雪娥、王雅洁、王雅文、王娅、王妍、王一冰、王颖淇、王袁、王赞、王昭华、王筝、王芷蕾、王梓、王紫、王珺、王丽达、王麟、王羚柔、王美莲、王明丽、王蓉、王瑞霞、王若琳、王若琪、王绍珏、王双妍、王爽、王思思、王缇姓王的男明星王一凡、王一鸣、王一鹏、王中平、王乃恩、王云帆、王亚民、王仁宏、王代安、王伊锋、王伟、王传一、王传君、王佑贵、王俊凯、王俊宇、王俊杰、王俊江、王健、王傲然、王光宇、王克、王军、王军贺、王冠芝、王凡瑞、王凯骏、王力宏、王勇、王厂长、王叙然、王可凡、王向荣、王启文、王和平、王哲、王啸坤、王喜、王国潼、王城、王基飞、王士次、王壮、王太利、王威、王娜、王子、王子建、王子皓、王子豪、王子霆、王子鸣、王学兵、王宇鹏、王宏伟、王宏恩、王宝、王宝强、王小利、王小袁、王岩、王崇、王崴、王平、王建杰、王开城、王强、王彬、王志博、王志文、王成勇、王文礼、王新什、王新鹏、王旭、王昊、王明瑞、王易俊、王映山、王晓玮、王晔、王晰、王杰、王果冻、王柏森、王柯淇、王栎鑫、王梓宏、王梓旭、王梓蘅、王梦麟、王永刚、王泽坤、王泽胜、王洁实、王洋、王洛宾、王浩信、王海博、王涛、王瀚晟、王烁巽、王烨、王熠、王爱康、王玉聪、王珣、王琛、王琪玮、王琮玮、王瑛淇、王瑞瑜、王睿、王矜霖、王磊、王祖蓝、王纯、王绎龙、王维、王羽泽、王羽臣、王翌鑫、王翔、王耀光、王胜利、王艺、王艺歌、王苓吉、王虎、王裕皓、王识贤、王谨轩、王贤、王起宏、王超、王进、王迪、王邦吉、王野、王野力、王鑫、王钧、王钰棋、王钰焯、王铁、王铮亮、王键、王阁蓝、王雁盟、王霖河、王颜野、王风举、王高兴、王鹤铮、王齐、王龙
姓郑的名人-名人大全-姓名学
郑姓 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历史上部分姓郑的名人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水利家,韩国水工。郑吉(?~前49年)西汉会稽(今江苏吴县)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郑道昭(455~516年),北朝魏诗人、书法家。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大臣郑羲幼子。郑虔(691—759),字趋庭,又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郑买嗣,又名郑昶『chang』,大长和国建立者,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历官侍中、相。897年(唐末昭宗李晔乾宁四年),他以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圣明文武皇帝隆舜。902年(昭宗李晔天福二年),又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孝哀帝)及蒙氏皇族八百人,并夺取政权,建立大长和国,自称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建年号“安国”。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是17世纪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郑万钧,著名林学家、树木分类学家、林业教育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在树木学方面有极深造诣,发表树木新属4个,新种100多个,其中不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姓郑的女明星:郑希怡、郑秀妍、郑秀晶、郑爽、郑凡、郑秀文、郑多彬、郑丽媛、郑时雅、郑柔美、郑嘉嘉等等。姓郑的男明星:郑元畅、郑浩南、郑京浩、郑俊浩、郑允浩、郑智化、郑昊、郑中基、郑伊健、郑健乐、郑则仕、郑嘉颖、郑少秋等等。